close
台灣鬥魚的繁殖方法 4I$P
N$Z5u%wrx

廖振輝 邱文偉 撰稿/整理
S.N+G
前言

 一般而言,要看到台灣鬥魚交配排卵的機會還算不少,但必須要包含有以下條件:首先是公魚成熟而且處在發情的階段,在水面築起一個大泡巢,其次則是母魚成熟,而且腹部膨脹(抱卵)。如果未達以上的兩個條件,母魚會被公魚追趕,在太小的容器中,母魚會被公魚咬傷,甚至被咬死掉。
當符合上述兩個條件時,公魚會以誇張攻擊的姿態游過來,母魚不會逃跑,反而側著身傾斜地與公魚擦身而過,公魚此時不斷地張開魚鰭,並圍繞著母魚,最後引誘母魚往公魚的泡巢游去。經過數次的引誘後,母魚會游向公魚泡巢。 :Q(RGe8V
www.aquashop.idv.tw#U*E#l$]"c-}_O
  在母魚到達公魚的泡巢下方後,公魚就從母魚的腹部處,把母魚捲起來,然後將母魚的腹部朝上,突然壓縮母魚腹部,迫使母魚排卵,公魚也趁此時射精,完成卵受精的動作,公魚再將卵一個一個啣回泡巢,在撿拾完所有卵後,公魚又開始捲住母魚,重覆排卵、受精、撿拾卵的動作。
在卵全部排完後,公魚會將母魚趕走,獨自負起育兒的重責大任,在不斷的吐泡,卵會被推擠到泡巢的最上方,從上方俯視的話,呈現乳黃色顯而易見;尤其在筆者的池塘中,很容易從上方分辨出有無卵,而且在陽光直射的情況下,卵的溫度高達攝氏三十五度,這對一般的魚而言,是無法孵化的溫度,可能只有台灣鬥魚承受得住。水族旗艦網D]'I })Z!nI

種魚蓄養方式/U3|Y8D$d'b~
使用50至100公升的大桶,放置在太陽側曬而無法正曬之處,放置一些水芙蓉或布袋蓮,水放置三天後將一對魚放入,每星期換1/4水 r3PEvI        Qfd7^
使用池塘,如筆者池塘為長300公分*寬100公分*高30公分,種植睡蓮、布袋蓮等水草,放入公母魚各15尾,也不要太多,因為台灣鬥魚有地域性,每一尾公魚需一定的地盤築巢,太多種魚反而無法正常築巢。 水族旗艦網.?F8w&H,v
使用一般水族箱,如二尺缸放入一對。 #_:pFR@
p8tI

專業繁殖法,利用500到1000個一尺小魚缸,每個缸中放一尾公魚、母魚則放到大型魚缸中蓄養,每一個月將腹部膨脹抱卵的母魚放入有泡巢的公魚缸中繁殖,繁殖完再移出母魚。
小魚培育方式
台灣鬥魚卵的孵化速度與溫度高低成正比,溫度愈高,孵化愈快;溫度愈低,則速率降低,再太陽直射的池中,一天即可孵化,而在陽光無法直曬處約需二天,在孵化後的小魚帶有卵黃囊,需2至三天吸收完後才能正式游動。 j+d)Y s*A!h
受精卵──1至2天──孵化/卵黃期2至3天──小魚開始游動身體為白色,餵食綠藻、輪蟲10至15天──變態,體色變為咖啡色,餵食豐年蝦幼生,15至25天後──幼魚,可餵食微細飼料,中幼魚則餵食小型魚飼料,至成魚階段
aquashop.idv.tw5]9o
I$S}i'oK

在小魚的培育可採用:
公母魚繁殖後,將母魚撈走,留下公魚照顧,公魚照顧時會不斷的吐泡泡,而其泡泡含有營養物質,可以讓小魚得以成長,待小魚成長約15天後〔從卵算起約20天〕,開始餵食無節幼蟲〔豐年蝦幼生〕,這個方式的缺點就是,公魚有時會在不明原因下將小魚吃掉。
將泡巢撈至一大臉盆,每天自池塘換新的水到池塘中,因池塘水含有天然微生物足以提供養分,約15天後〔從卵算起約20天〕,開始餵食無節幼蟲〔豐年蝦幼生〕,以筆者利用長70公分*寬40公分*高10公分的盆子,約有1/3的育成率,如200尾小魚可育成70尾,但如果小魚太多,有600尾以上會因餌料不足而全軍覆沒。 www.aquashop.idv.twoYV
h&g9P;k

利用細網子將籃子包起來,放到池塘中將孵化後會游動的小魚放入,利用池塘中天然微生物提供養分,約15天後餵食豐年蝦幼生,筆者利用魚網放置在池塘中,放入30尾小魚,有近25尾的育成率。
利用蛋黃,將熟蛋黃利用紗布過濾出細微的蛋黃粒,此種方式必須嚴格監控水質,每天需大量換水,魚很容易因水質污染而死。
利用輪蟲,先培養綠水,使用花寶或自配肥料,將水培養至綠水,再加入輪蟲種,最後將含輪蟲的水直接餵食即可。
註:小魚的換水方式較為困難的,如果直接使用水管將水抽出,容易將小魚也抽出,建議可使用魚網當作隔離裝置,再將水從魚網中抽出。
結語z r }A9c/zdHAe
本次台北縣政府在震災後,有見於東勢區棲息地[河溝、池沼、稻田等水草茂盛之靜止水域]被破壞,特贈一批台灣鬥魚給大甲溪生態維護協會,提供作為復育之活教材,樂見會員及熱心環保人士領養繁殖放流適合野塘或棲息場所。 Qm-|R6bIxx
蓋斑鬥魚( 台灣鬥魚 ) 原本廣泛分布於台灣本島北、中、南各地之平原區,現除少數地區外,已極罕見,由於數量稀少,已被列為“珍貴稀有之保育類野生動物”﹔其保育報告早有許多生態復育前輩努力多年,期望能恢復過去的昔日生機。筆者想來只有透過人工繁殖,深入家庭環保生活化,哪怕先期如一般人飼養寵物一樣,互相觀摩學習,繁殖方法改進,存活率提昇,才不致列名保育類,吾人反而不敢碰觸,逐漸得會慘遭絕種。 -u\G&[CVk.Z
作者廖振輝 係吉豐水族館負責人-〔04〕5872476 vk~#urm"a-p"I2j
   邱文偉 係東華國中教師,生態協會總幹事-〔0920〕954373
本文轉載自水族旗艦網文文大大  感謝PO文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92568 的頭像
    h92568

    酪梨與辣椒之美-孔雀癡水晶蝦與水草

    h925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